“拼爹”其实不是个新词儿。
古代这叫封妻荫子,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新中国成立后这叫老子英雄儿好汉,我小时候,还流行接班,爹是老师,退休后儿子可以继续干。这几年,随着我爸是李刚这句名言,转化为“拼爹”。有个好爹,可以毕业两年就混上处级干部,可如果没有好爹,可能到退休也就是个处级调研员。
这里的爹,是泛指,未必是亲爹,干爹也成,叔叔大爷也成,总之家族里出了牛人,其他亲戚跟着沾光,以至于中纪委副书记的夫人多年是临时工,成一大新闻。
客观地说,“拼爹”不是只有中国这样,各国都有。
你看看美国,当总统、议员也得基因,老布什当完总统,小布什接着干,然后小布什的弟弟也开始跃跃欲试。而克林顿把资源传递给夫人,也让希拉里大有希望。在美国,你没有好血统、在华盛顿缺乏人脉,也不行。有一次我和傅高义先生聊天时,他说,奥巴马在华盛顿没人脉,因此很多政策没法执行,当总统当的很难。
我们东亚地区更是如此。安倍的外公当过首相,朴槿惠的父亲曾是总统。在日本,父亲是议员,可以顺理成章地把选取传递给儿子,天经地义的子承父业。更不要说在沙特等国家,还保留着血统制。
这事儿看起来一样,没什么差别,可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同样是“拼爹”,中西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首先要承认,儿子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经济遗产或思想遗产,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动,政客的儿子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善于忽悠;而财阀的儿子对金钱敏感,有商界的圈子这都正常的。如果合理合法的利用这些优势,不是见不得人的丑事儿。人人生而平等是个美丽的泡沫。社会需要给每个人公平的起点和机会,拥有好爹的人确实机会多一些。
中西的差别在于。在中国,有个好爹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垄断机会,他可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根本看不到这条路。这实际上让人才的流动僵化。家庭背景、经济能力、人情世故在社会上所占比例超越底线。纵比,现在的流动性不如20世纪80年代;横比,中国在公平性上不如美国或日本,也就是说,中国的“拼爹率”远高于西方国家。
更重要的差别在于,“拼爹”可能意味着赢家通吃。在西方,一般你只能吃一个领域。有政客的资源,就当个政客;有财阀的背景,就去赚钱;父亲是学者,儿子也可能在高校当教授。可在中国,赢家通吃一切。赚够了钱,混个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混个博士学位并到大学当个教授,产学研跨界通吃;当官也是,退休当个教授或院长,名头好,财务状况也不错。大学教授们,也是,名气大了,上书房行走,也不把自己当学者了。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当然可以去国务院当助理国务卿,但前提是,您得辞职去。
别小看这点差别,因为凡事没有绝对的。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不“拼爹”。只要爹不是万能的,就好!
当然,我说这是中西差别,没敢说差距,一说差距,怕有人说我是西方势力派来的。(本文首发东网) 作者:王冲,专栏作家,微信号:world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