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查出鲜蘑菇9成漂白 工商局:调查不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ai80 发表于 1-12-2010 00:14:09
      476 1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表示,该调查可信度100%。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新京报11月30日报道 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专家称,增白剂被人体过量吸收,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张皓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学探究班”的学员,“鲜蘑菇是否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实验,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实验室做的,并由校外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指导,实验使用的方法是“暗室中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

      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老师刘建华介绍,听说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卖相好看、延长保质期,使用荧光增白剂来浸泡食用菌的行为,张皓从不同的零售和批发市场,选择了不同产地的十六种消费者常吃的食用菌样品,其中包括口蘑、金针菇、白灵菇、平菇、香菇、草菇、花菇、双孢菇、木耳等,样品中还有两份标注“有机”的,以及两份干蘑菇。

      经过调查后,张皓出具了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该报告称,暗室实验检测结果表明,除一份“有机金针菇”样品和两份干蘑菇没有检出荧光增白剂外,其他所有样品都检出含有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主要残留在菌伞边缘和菌柄根部。报告证明,93%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了,而干蘑菇样品中没有水分,保质期长,不需要用荧光增白剂保鲜,所以,荧光增白剂残留量几乎为零。

      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追访

      “木耳也被增白剂浸泡”

      高瑞芳博士称该调查“可信度100%”

      对于张皓同学调查的可信度,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表示,该调查可信度100%。

      高瑞芳博士称,不光是蘑菇,他们还对木耳进行了调查,发现木耳也使用增白剂浸泡过。根据资料显示,荧光增白剂是一类精细化工产品,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它被人体吸收后,会影响神经系统,大大削弱人体免疫力,加重肝脏负担,同时还可导致细胞畸变。过量接触,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提示

      买蘑菇要“看、摸、闻”

      张皓同学总结了一些购买蘑菇的技巧。首先看颜色:含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觉,在阳光下可产生紫色荧光,损伤部位颜色变化不明显;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菇面白色或稍微带黄,损伤处颜色深黄。其次摸蘑菇表面:含有荧光增白剂的,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湿润感;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菇面发涩,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较粗糙、干燥。闻气味:购买时要选择没有发酸发臭的蘑菇。

      BBS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linlin-0709 发表于 1-12-2010 02:50:43
      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