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Adelaidehelp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区域置顶

      楼主: bblfn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创作] 那些漂在澳洲的日子

      [复制链接]
      21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1-6-2014 14:08:01
         7-13
         
         继续在家里学Inventor和Solidworks,越来越熟练了,但还是决定再用一个星期来练习,然后再在简历上写熟练使用这两种软件。因为写上熟练使用未必能增加多少机会——现在的软件学起来很快,如果他们觉得这个人还可以,完全可以到公司里面再学。但如果写上了,万一有个机会让面试,露馅了,那就损失大了。
         前几天去city里面闲转,还到一个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Solidworks的书,真是天助我也。本来没想到那个图书馆里面会有这种专业的书,进去搜索了一下,还真有。坐地就办了一个借书卡,也出奇的顺,不要押金,让自己写地址。我当时还在寻思,就看一下我的护照,别的什么也不要,如果我借了书,然后回国去了,他上哪儿找我要去啊。当然我不会这么做,但他们总也得考虑这种风险吧。
         下午吃完饭总要出去走走,一个是消消食,要不一天净坐在屋里了,也为了能碰上一个人,尽量说点什么,练练英语。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必须要说点英语,哪怕只是一句Good afternoon。今天是往东边走,穿过一片两边长有高大的松树的路,有一个草坪。有时候草坪中间有打网球的,就站那儿看一会儿,今天没有,就继续往前走,到了一个公园。说是公园,其实里面全是树,看起来阴森森的,也没什么人去,唯有边上的一个学校,还能增加一点人气。
         今天学校的操场上也冷冷清清,估计是这个点没有学生上体育课。也许是因为操场边上有几个工人在锯一些大树的枝——这边的人搞个什么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看那些人伐树感觉很好笑,用个电锯从树梢往根上一节一节的锯,每次只让掉下来不到两米长的一段——下面的人再锯成更小的段装到车上。
         想过去问问他们要不要人,那次听张兄说一个朋友叫人伐了一棵院子里的树,都花了1600块,看来这个事情挺挣钱,最起码可以说几句英语。但有点鼓不起勇气,因为问完了第一句后面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站在那儿琢磨了一会儿,决定还是去问问,哪怕仅仅是为了和别人说话的勇气。
         先问了一个小伙子,他说让过去问一下他的头,然后又过去问了那个头,说不知道。但我记下了他们车上写的公司网址,回去查了一下,发了个邮件过去,问人家要不要人,还吹嘘自幼在农村长大,对爬树很有经验。管他怎么着,申请很可能不行,但不申请一定不行,有枣没枣打三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2-6-2014 20:55:14
         7-14
         
         偶尔在一个中文报纸上发现了有个汉语作家的网站,会员基本上是海外华人,闲得没事上去看看。也许可以借此打出一点知名度,一则说不定会有人给介绍个工作,另外也是找到一个组织,能找到一些同行的朋友。
         现在写文章当然没心情,只能把以前的旧作翻出来发到上面去。来之前一个兄弟说我写的不论是古体诗还是新诗,都还是能唬住一些人的,而我对自己近几年来的文章也很有信心。
         往上乱发了一通,弄得基本上每个版面最新的一个文章都是我发的。还把这些链接都转发都微博上,不是为了炫耀,微博上的朋友基本都知道我的穷酸气,是为了试一下国内能不能上这个网站。
         一起住的老兄喊这个周末去烧烤,说张兄也一起去。因为还在紧张的练习Inventor和Solidworks,所以就没去,以后有的是机会,现在也没心情去欣赏外面的美景。说不去了之后却也有点后悔,应该多和人交流交流,练习软件是一方面,在这个地方,也迫切需要朋友,但话一出口,没办法再找回来了,只能等下次了。
         
         7-15
         
         周末的日子是最难过的,没有职位可以申请,也没有朋友可以一起喝酒,想找篮球爱好者的组织,也找不到。澳大利亚篮球很厉害,但连个篮球场也看不到,真是奇怪。网球场倒是很多,可水平太次,也不好意思去和人家打。再说,人家去打的都是有伙伴的,我一个人,也没人一起打。
         除了跑步,散步,能做的事情就是做饭。然而一个人吃不了多少饭,也没心情去弄很多花样,往往是炒一锅菜,第一顿捞面条,后面的糊涂面,吃完了再吵一锅。因为特别有时间,几乎每天都去超市,有时候什么都不买,但还是装作很专业的样子进去就推个小推车,很多时候快到收银的地方丢掉了,或者只推着一袋打折的面包出来。
         有时候收银的柜台外面会放着Advertiser的报纸,一次顺手就拿了一份,回去看看多是广告,索然无味。今天去买了一颗打折的芹菜出来,又拿了一份儿,结果那个收银员问要那个报纸吗,我说要,然后她扫了一下说:“2 dollar.”合着这是要钱的,一直以为都是免费的,上次就白拿了一份。但话一出口,不能装熊,只好给了她两块钱。
         但出来之后却后悔坏了,还没有开始挣钱的时候每一分不是必要的的钱都不应该花。为这事一直难受了半天,回去和一起住的人说,他们说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大家一笑而过,才算好了点。既然花了这两块钱,就认真的把每一页都读完,哪怕只是练练英语。这次还真在报纸上的招工信息里面找了一个有点沾边的,打了个电话,然而上去人家就问有没有要求的证书。我说没有,还想解释一番我有那方面的才能,但那人好像是在外面接的电话,根本没兴趣听,只是重申了一下证书的要求,就挂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3-6-2014 20:52:55
         7-16
         
         复习了一段时间,感觉可以在简历上写熟练使用那两种软件了。再去city里面转转,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就是去转转,尽量了解这个城市。下了公交车,往前走一点,顺着一条窄窄的街往北走,看到一个橱窗里放着皮鞋的样品,看着样子挺好,质量也不错,凑到跟前看一下,还不到三十块,如果照这种消费水平,在这儿生活压力应该不大。
         然后走到rundle mall, 正碰上打折的季节,什么东西都在减价,看着确实便宜。然而现在肯定不会有心情买,也不舍得花钱,只是看看。走累了坐在长椅上歇一会儿,喝口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时候坐在一个拉小提琴或者吹号的人边上,顺便听听,不过也听不懂什么,只是凑凑热闹。
         过了中午的时候饿了,要去买点东西吃。Food plaza里面的东西太贵,而且上次吃的面条也太差。到超市里面看看,印象中超市里面的吃的一般比外面便宜。走的太累了,凉的东西不想吃,选中了那种半只的鸡,那看起来还是热的,价格才5.75。站在柜台外面等了半天还不见服务员过来,想挥手叫她,却发现在这儿买东西都要拿一个号,赶紧也过去拿了一个,还回去等着。服务员过来,还是问了一下那个价格是不是半只鸡的,因为边上比那个小的多的鸡翅都快两块钱了,感觉有点不对劲。要在以前我是绝对不会问的,就是价格贵了也会拿下来,那时候不差钱,现在不一样了。
         服务员说是的,然后才买了下来。出来了却没有地方吃,就坐在rundle street的长椅上似乎有点太不雅观了。只好提着袋子继续往前走,也没有主意走到哪儿可以停下来吃。眼看步行街快要走到头了,再往前走更没有合适的地方了,刚好看到右边又有一个Food plaza,想进去吃,又担心不是那个地方买的东西,人家不让。但管他怎么着,先进去休息一会儿再说。进去坐了一会儿,觉得那么多家在那儿卖饭,估计谁也不知道我的东西是在哪儿买的,就坐这儿吃。但还是找了一个角落的地方,把那半只鸡拿出来狼吞虎咽吃了一通。便宜没好货,确实不怎么好吃,但就当馒头了,吃下去总算是不饿了。
         
         7-17
         
         今天是到这边一个月的日子,一切都还没有进展,就像刚过来一样,有点灰心,但已经没有退路可以回去了,只能往前走。
         刚过来的那些日子,出去散步看到中介放在广告栏里的房价,确实让人高兴,按着这边的收入水平,买这些房子比在国内容易多了。仅仅就这一条,受一些煎熬,吃一些苦,都是值得的。这两年因为对国内房价的误判,错失了良机,也落为笑柄。有一天突然顿悟了我用来分析房价的那些理论来自经典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但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当弄明白这个问题的那一刻起,就下定了决心要出来,实际上也是迫不得已。这边便宜的房价让我略微欣慰了一点,即便在一个地方错了,也可以在另一个地方找回来,不至于一辈子就生活在这个错误的阴影下。然而现在看起来那些房子虽然近的触手可及,但事实上还是远在天边。如果找不到工作,那些房子就只是一道风景。
         周末计划请张兄过来吃火锅,出去转转买点东西。虽然同住的老兄说他请客,但过来麻烦人家了那么多,总让人家破费也说不过去。前两天看到北边那个Foodland里面的羊腿打折,早上吃完饭过去看了看还在,买了两盒回来,可以用来炖一下做锅底。还买了一盒牛肉,到时候切成片吃——吃火锅还是那种切得特别薄的肉片好吃,但在这边怎么也找不到。
      下午吃完饭去西北边的那个购物中心闲转,没什么特别要买的,就是为了走那3公里的路消消食。去了却发现有特别便宜的苹果,不到一块钱一公斤,就买了两大袋子,卖东西那人还给了一个盒子,估计是想着往车上搬着容易,但现在我还没有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5-6-2014 21:01:59
         7-17
         
         今天是到这边一个月的日子,一切都还没有进展,就像刚过来一样,有点灰心,但已经没有退路可以回去了,只能往前走。
         刚过来的那些日子,出去散步看到中介放在广告栏里的房价,确实让人高兴,按着这边的收入水平,买这些房子比在国内容易多了。仅仅就这一条,受一些煎熬,吃一些苦,都是值得的。这两年因为对国内房价的误判,错失了良机,也落为笑柄。有一天突然顿悟了我用来分析房价的那些理论来自经典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但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当弄明白这个问题的那一刻起,就下定了决心要出来,实际上也是迫不得已。这边便宜的房价让我略微欣慰了一点,即便在一个地方错了,也可以在另一个地方找回来,不至于一辈子就生活在这个错误的阴影下。然而现在看起来那些房子虽然近的触手可及,但事实上还是远在天边。如果找不到工作,那些房子就只是一道风景。
         周末计划请张兄过来吃火锅,出去转转买点东西。虽然同住的老兄说他请客,但过来麻烦人家了那么多,总让人家破费也说不过去。前两天看到北边那个Foodland里面的羊腿打折,早上吃完饭过去看了看还在,买了两盒回来,可以用来炖一下做锅底。还买了一盒牛肉,到时候切成片吃——吃火锅还是那种切得特别薄的肉片好吃,但在这边怎么也找不到。
         下午吃完饭去西北边的那个购物中心闲转,没什么特别要买的,就是为了走那3公里的路消消食。去了却发现有特别便宜的苹果,不到一块钱一公斤,就买了两大袋子,卖东西那人还给了一个盒子,估计是想着往车上搬着容易,但现在我还没有车呢。
         
         7-18
         
         给那个搞振动的的咨询公司的邮件发出去几天了,还是没个回音,给他们打了个电话。每次打这种电话,都要很长时间来鼓足勇气,而到了最后又总是找到一个即便错了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的借口,才敢拨通电话。这次的借口是这只是一个白干的机会,即便有什么差池也不会影响挣钱。而实际上己经很明白,邮件发出去那么些天没有回音,就是人家不打算回了,如果不打电话,就彻底丧失了机会。
         接电话的是一个前台小伙子,还算比较容易给他说明白了我打电话的目的,但他说那个邮件他没有留意,让再发一遍。这个结果比预想的好,没看到邮件那就是还没有拒绝,立马再发了一遍,继续等着结果。
         房东从国内过来了,来这边割草,却发现割草机很难打着火,打着火了也没劲。就给他说有可能是油路不畅通,实际上对发动机的了解很少,但管他怎么着先吹嘘一通,让人有个印象再说。
         闲来没事,继续在那个中文网站上发文章。在翻找那些陈年旧文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曾经有那么多想法,当时的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应该都是为了一个特别的事情而做的,而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7-19
         
         终于收到一个中介的邮件,投的一个职位中了。看起来确实是碰运气,仔细看了一下那个职位的要求,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没什么关系,而投的那么多有关系的,不是拒绝就是没有回音。
         不管怎么着,总算是有一点起色了,打起精神赶紧准备。看了一下那个目标公司,还真是不错,一个石油工程的咨询公司,如果能进去,既圆了重回重工业的梦想,收入估计也不会低。难道霉运已经过去,好运要来了?
         中介的信里说了关于那个职位的具体要求,比当时发布在网站上的招聘信息详细很多。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他们招一个人那么费劲,光写这些职位要求都得要好长时间。
         当即回了一封邮件表示感谢,然后再处理那些细节的问题。内容要全面,要求的每一条都要有对应的回答,还要简介,让他们看起来一目了然。最后决定用excel,分“要求”,“匹配情况”和“备注”三栏。如果他不愿意细看,一看匹配情况全都是”yes”,说不定事就成了,如果愿意细看,备注那栏里面写了一些硬拼凑上去的内容。
         
         7-20
         
         吃完饭出去散步,今天走的是东边。过了那个荒凉的公园,看到有两个人在修房子的地基,干活的样子和小时候跟父亲干活很像。想去问一下他们要不要人,这些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危险——应该不会要什么特别的执照。但马上又摇了摇头,能得到机会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再说也确实没有勇气去问。
         继续往前走了一会儿,还在想这个事。为什么老是这么没有勇气去说话呢?如果这种失败了没有损失的机会都不敢去尝试,等到真正的机会来了,肯定是更加紧张。于是再一次说服自己,这次失败了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损失,而且今天把和那两个人说话定作一个目标,一定要完成。
         然后又拐回去,那个年轻的高个子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收工了。赶紧上去问他们缺不缺人手,他说另外一个还正在干活的是老板。那个老板似乎有点莫名其妙,我赶紧解释了一番,我是移民过来的工程师——这回聪明了一点,没说专业,估计他会理解成和建筑相关的工程师吧——现在没事可干,如果他需要人手的话可以找我。然后我吹嘘了一番很有做水泥,砖瓦活得经验,本来还想说一下我很壮实,但看了一下那人的胸大肌,还是算了。
         那人总算是弄明白了我的意图,但他说现在就这一点活,马上就干完了。我马上说如果需要人手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于是把电话号码留给了他。本来还想要他的电话,但担心人家不给,还会起疑心,而且今天已经和两个人说了话,超额完成任务,也就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7-6-2014 20:49:03
         7-21
         
         今天请张兄过来吃火锅,一起住的老兄早上去central market 买菜去了,我因为前两天买了一些东西,没跟着他们一起去。上午先出去跑步,回来洗一下澡,晚上精神状态就会好点。
         一起住的女主人好像特别不喜欢羊肉,但我还是一再坚持用高压锅炖了一下作为锅底。炖出来之后她看了一下,没有想象中膻味,也转而夸奖这边的羊肉好。我吃火锅的诀窍是萝卜,最先放进去,最后吃。萝卜吸收各种菜的味道,煮到最后看起来有点透明,烂到入嘴即化,非常好吃。
         大家都对锅底夸奖有加,加上几个小孩子都喜欢我准备的过了水的牛肉片,搞得我也有点兴奋,似乎有点成就感,酒就多喝了两杯。看着人家一家一家的其乐融融,而自己现在工作还是没有一点眉目,媳妇和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来,唉,这种等待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由于酒喝得稍微多了点,晚上又兴奋的不瞌睡,便重新翻起那些旧作,往那个网站上发表——也没什么结果,反正就是发着吧。然后又回想起了从前的经历,这些年生活经营的特别不好,总是没有把强项放在正确的位置,而是用最弱的一项来搏生活:那时候上大学被公认为全专业最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毕业两年之后却去考了研究生;而当时最被同学认可的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研究生毕业一年之后却把自己定位到想做一辈子技术,不求大富大贵,靠着这点技术能养活孩子一家人就行;当年英语是所有的学科里面最差的,却进了外企的研发中心;现在到了国外了,却想通过中文的写作来打开局面。
         而每当失望的时候,总是回想起大学毕业两年后考研究生时候的复习,前两年准备出国的考试时的情形,一次一次的因为迫不得已从绝望中再次爬起来,继续前行。总以为这些艰难的日子不会忘记,其实都会,除了当时记录下来的,过不了几年,这些事情都会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每一次都是这样,一旦踏出去了这一脚,就没有退路了。是这些经历使我相信我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生存的机会,但我仍然希望这种找工作的生涯尽快结束,而这也是最后一次面临压力。在安慰自己的同时,我深深地知道,内心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7-22
         
         一起住的老兄的那辆旧车卖掉了,说是4000,他说如果我要的话可以3900。从当初的5700,降到现在的4000,已经是大出血了,就不再趁火打劫了吧,刚过来钱都不宽裕,让人家能多卖一百是一百。
         去登记的蘑菇厂,鸡场都没有消息。过来之前以为这边会很缺人手,所以力气活会很好找,而自己刚好又想干点出力气不动脑筋的活——长久干下去不可能,干一段时间,估计会很高兴的。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这边人少自然有人少的解决办法,不可能都等着移民来补充空缺,那样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太大了。
         每天都在努力的听ABC, CNN上面的新闻,一方面了解新闻,主要是练听力。然而注意力却总是不能集中,本来就听不大懂,再加上走神,能听懂的微乎其微。但仍然坚持,仅仅为了完成计划。
         客厅里面的壁炉坏了,听说我是学机械的,一起住的老兄就喊我过去修,虽说从来没接触过这个东西,但对修东西有一种天生的灵感。两个人拿着一堆工具把点火的开关一件一件的拆开,找出了问题的所在,再把东西装好,可以打着火了,一阵的高兴。然而就打着了一次,又不行了。重新拆开,再装上,还是只能用一次。那老兄有点灰心,刚好他老婆也喊他吃饭了,就此打住。而我却有点惋惜,如果修好了,也许房东会因为这件事会欣赏我的机械水平,从而介绍一个工作呢,但人家说不用修了,也不能硬要去干。
         
         7-23
         
         发现很多招传送带设计的,于是在linked In上面加了一个相关的群,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或者在这边有没有这方面机会,听说很多人在linked In 上面发布招人的广告。如果有人提出问题,也积极回答,虽然以前没设计过这个东西,但见还是见过的,基本的结构,工作原理也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查得到。而且如果有人问材料力学,结构上面的东西,也能对付着充当个专家。
         因为要练习Solidworks,又要学传送带,索性就用Solidworks设计一个传送带好了。有很多东西,没有深入的去想的时候发现不了问题,也不会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经验不一定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很多就是自己想过的。
         做的过程中每一个零件,都考虑使用澳洲的标准,这也是一个熟悉本地标准的过程。然后焊接结构的设计,动力的设计,支柱稳定性的设计都尽可能做到实用。做完之后又想如果能做一个动画,也许更能体现Solidworks的水平,于是加了皮带,轮子,电机。然而总是不能让图中的货物跟着传送带走,走到头之后自动掉下来。上网查了半天,有的人说这样,有的人说那样,试了一下,却都是不行。最后看到一个偷工减料的做法,照着做了一遍,果然可以。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发简历的时候可以只把这个动画附上去——从输出的动画文件看不出破绽来,然后自己再慢慢研究怎么做出真的传送带动画。
         
         
         7-24
         
         加入了linkedin上面的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的群,这是当时给做职业评估的单位,据说也能得到很多专业的信息。
         看到的第一个讨论是有人发帖批评这个协会,因为移民到这儿找工作太难了,说当初给职业评估的时候说通过了,但过来之后没人管了。到这边找工作的时候公司都说要本地的工作经验,这个要求完全把所有的移民都拒之于门外了——过来之前谁有本地工作经验啊?很多人都在很有名气的跨国公司工作过,职位还不低,做过的产品可能全世界的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但到了这儿,一下子就什么也不是了。
         但这个事情怪罪到工程师协会头上感觉有点冤枉他了,最起码我还是很感激他当初给的评估,尽管这只是他们的工作——对于在这件事上,这两年里的每一点帮助我都心存感激。因为工程师协会确实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是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而公司都是私人的,他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公司给移民工作呢?
         其实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公司里面不需要那么多人,雇主有很大的挑选余地,当然他们首先考虑本地人,除了人情关系之外,沟通也容易很多。这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公司招人的目的是为了给公司创造效益,钱是他自己的,他愿意给谁就给谁,哪怕给一个狗,一头牛付工资,别人也管不着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8-6-2014 20:46:09
         7-25
         
         收到那个中介的邮件,这家公司最终没有给面试机会,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工作经验和职位要求相差太远。所以也没有特别的难受,尽管这确实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职位。同样还是回了邮件,对推荐表示感谢。而且总结下来,收获还是有一些的,第一,选中与否,确实在运气;第二,实践了一次准备资料的过程,下一次也许会更熟练一点;第三,和中介通了电话,而且没有影响他的推荐,这很是增加信心——无疑这是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拒绝了,却又收到一个骗子邮件,直接就发过来一个employment agreement,还在邮件中说找了好久,发现我特别合适。我发出去的简历上写的都是工程师的经历,这是一个管财务的职位,怎么会找了好久,找到了我。这个骗子也太懒惰了一点,最起码编一点和我相关的东西,以示对我的尊重——就这样来骗人,太不尊重人了。
         由于一眼就看穿了是个骗子,也没有理他。没有想到的是,早上收到了他们的电话,还是特别早从新西兰打过来的,英语也不怎么听得懂,鸡同鸭讲一样给他说不感兴趣,也就算了。也没怎么恨他,能有机会打电话说两句英语,也是收获。
         
         7-26
         
         Skill for all 召集了的一个座谈会,参加都是现在找不到工作的移民。让大家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情况:从哪儿来,过来多久了,什么专业,找工作,面试的情况,有什么想法,建议等等。
         原来以为从中国来的技术移民会特别多,结果发现今天去的就我一个。伊朗人很多,还有一些从非洲,越南来的。大家都对找工作的情况比较失望,很多人都比我来的时间还长,心理上稍微平衡了一点,着急有所缓解,却增加了忧虑。
         有几个人在鸡场干着,召集开会的人说引进技术移民的本意不是让大家去鸡场,但她也没有什么办法。其实对于如何解决移民找工作难的问题,大家都没有什么办法。我是问是不是因为这边解雇一个人太麻烦,给雇主造成压力,在招人的时候就选择保守的方法——能否建议把这个法律改一改,也许对移民来说会好一点。话还没说完,她们就打断说这是立法的事,远远超出了她们所能决定的范围。
         于是又问有没有调查过雇主不愿意要移民的主要顾虑是什么,她们说调查的结果是对语言能力的担忧。这证实了我的猜想,雅思是一种国际化的考试,不可能有太多的澳洲元素,所以不论雅思考多少分,刚开始和本地人沟通都会有障碍。
         其中一个学法律的人说移民局有文件说招聘的时候不能歧视移民,发简历的时候把这个文件一起附上去。这估计不是个好主意,如果公司不要你,你根本就找不着他去问个为什么,即便问了,他们确实是歧视移民,也会找个别的借口。但这个主意居然还得到人们的赞同,难道这边的人真的就这么实诚——歧视一个人,就会真的告诉他?
         由于座谈会是在中午,他们还给准备了一些三明治。我上去就吃了两个,其实不太饱,但不好意思再吃了。座谈会开完,盘子里还有一些没吃完,工作人员就问还有没有要吃的,一个高大威猛的壮汉又上去拿了一个吃了,我寻思了半天也上去再拿一个吃了——饱一顿是一顿了,现在。
         在skill for all 的接待大厅的墙上看到一些季节性招工的广告,比如修剪葡萄树,刨洋葱什么的。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她给说了个网站,所有通过政府广告的招工信息在那上面都可以找到。做这种季节性的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但如果手里有点活干着心里就不会那么着急,还可以练英语,同时也是一个熟悉这边的过程。
         晚上回去看了一下,这些干活的地方都比较远,而且不固定,看来得赶紧买个车。
         
         7-27
         
         从网站上面看车,二手车的价格都很低,又为来这里是正确的找到了一点证据。而车比房子现实性更强一些,因为现在很容易可以买一辆,只是选哪一个的问题。
         看到了一辆Holden Omega,运动版,刚买了一年,里程不到四万,要价13800。如果买这个的话,加上保险,养路费什么的,要把带过来的钱都花完了,而且刚买了一年就卖,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风险比较大,但不论怎么着,先发邮件问问。又看了一辆Volvo,12年,12万公里,要价4000,这个担心电子系统太落后了。虽然现在没有心思去赶时髦,但最起码得能用,也担心会有什么问题或者里程被调过——在这边每年跑一万公里,好像太少了点。不知道这些担心,是中国式的担心,还是必要的,但已经有了这些心理阴影,不去考虑是做不到的。估计也是因为没什么正事做,才会想这么多。
         晚上和媳妇聊天,她也发话了,说可以先买个车。过来之前,家人交代一定要先买房子,不能像在国内那样,房子还没买呢,就去买个车,让别人看着像个浪子一样。
         
         7-28
         
         又是周末了。其实现在没有工作,每天都和周末没有区别,但周末本来可以不做事情,总算可以给自己找点借口减少压力。
         依然是跑步,尽管还没有找到工作,工作的时候的习惯不能丢,一周要长跑一次,还想打一次篮球,但还没找到地方。找工作的网站周末也没有什么信息,就在face book上多看一会儿,平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盯着显示器太久了觉得累。也看一下微博,转发两个笑话,自己看到的时候乐了一下,希望别人也能同乐。
         常翻译中文的笑话到face book上,一则可以练练英语,再则也希望能通过此扩大社交网络。这是这段时间培训得到的核心思想,在这边找工作,就要靠社会关心。这对于性格内向的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看来移民出来过简单生活的算盘落空了——难道天底下就真的没有低情商的人的活路?
         现在努力确保每天往face book发一个英文的笑话,希望借此形成特色,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认识一些人。这样做希望很渺茫,但做了有可能会落空,不做一定不会成。所以还是日复一日的发,这也为每天浏览那个笑话网站找到了借口,每天都会从头往下看,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翻译成英语的笑话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9-6-2014 20:35:02
         7-29
         
         在linked in上面联系上了以前在北京的同事,由于这两年公司接连的变化,这帮兄弟们差不多都换地方了。当年这个号称行业内中国最强的结构团队,就这么慢慢的散了。说起来多少有点伤感,也可能是人在难处的时候特别的脆弱,多愁善感。好在是差不多都高升了,到别的公司做了经理,或者team leader,以前一起做过项目的现在已进入一个公司的决策层,升任工程部经理了。
         想起这帮弟兄,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是目前为止工作过最长的一家公司,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里,频繁的换工作,换地方,最终在这家公司干住了,一干就是六年。当时觉得这是一家可以干到退休的公司,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离开了。
         还在这个网站上碰上了一个英国的同事,离开公司之前和他同做一个项目。问他那个项目怎么样了,他说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等项目结束的时候他就离开公司了,因为公司裁员。其实和这个人没什么交情,甚至还在邮件中吵过几回架,但现在说起来好像也曾经是同壕战友一样。他说有两个朋友也在澳大利亚,但都在别的城市,帮不上忙。本来也没指望他能帮上什么忙,但能这样说,还是挺感激的。
         
         7-30
         
         那个Volvo的车主给回信了,说可以约个时间过去看看,却又越发觉得担心。如果买个车总出问题,损失钱是一方面,对于本来现在就不好的心情会更是雪上加霜,最主要的是如果出了问题,不论修还是找人,都说不清楚,这也许会耽误更多的事。所以更倾向于那个13800的Holden Omega,想明白了,既然打算在这儿长住,买车子就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但那个车主还是一直没有回音。
         继续在网上找,看到一个dealer卖的二手车,Holden Epica, 将近50000公里,要价13000。想查一下新车多少钱,却查不到这种车型,是不是做的太差,停产了?但车子外形看着还算漂亮,性能描述也还可以,虽说空间和别的车相比不大,但为白人设计的车,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足够了。也发个信息问了一下,至于那个Volvo的,先稍微拖一下。
         
         7-31
         
         一起住的老兄晚上回来给说有干活的机会,就是现在他在干活的那个厂洗设备。他说两个人干,估计每天干两到三个小时,能挣七八十块。好机会,于是赶紧加快紧买车的进程,以前只是随便看看,现在必须要用了,不能因为车耽误了干活的机会。赶紧上网上再找,又发了一通询问,给那个Volvo的车主也发信息,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过去看看那个车。
         那老兄说没车也可以对付着,因为时间固定,可以坐公交车去。但记得刚来的时候他那辆旧车还没卖,说面条厂很可能会很快有活,我问他如果有了可不可以先坐公交车对付着,他说那个地方不通公交车。从最坏的情况考虑,还是先尽量买车,不要靠公交车保险一点。
         去超市买牛奶,看错了价格,三块五的,以为是两块,在收银的地方看到了,但没有说出来,因为觉得如果因为价格贵不买的话太丢脸了。出来却在心里暗暗骂了那个超市一通,东西乱放,害的自己多花钱。然而更多的是自责,不论大小,都是一个错误。为这个事差不多想了两个来小时,直到另外一个事出来打断了思绪为止。
         这不仅仅是因为闲得没事干,就像那天去培训的时候到city了却发现没有带本子和笔,就赶快跑到一个超市买了,一共花了四块钱,却足足自责了一上午——因为这是一个错误。主要是太脆弱了,遇到一点的事都感觉没有办法处理,所以希望自己一点错都不要犯,然而这怎么可以做到呢。

         8-1
         
         一个半月过去了,地方差不多已经熟悉了。碰上今天天气好,就走路去city。说的好像很大,实际上也就七公里多点,那年从县城走回家,走了47公里呢。那时候是年轻气盛,有激情,完成这么一件毫无意义却困难的事,很有成就感。现在没有那么多的激情了,取而代之的是耐力,被逼无奈的耐力。
         沿着Parade 路往city方向走,走了没几站就是一个大的草坪,从草坪的这头走到那头,已经有一站路了。在草坪的边上,立着一个牌子,上面有这个区的地图和简介,停下来看了一会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地图成了一种爱好,但现在并不想去了解这些东西,不是因为怕浪费时间,而是没有心情去高兴。这种状态下绝不能把时间花在为了高兴的事情上面,即便是什么也不做。
         继续往前走,看到一个老头在修剪院子里的树,刚好我走过的时候一个树枝掉到院子外面来了,他赶紧问我:“you are ok?”我以为这是“good morning”的另外一种说法,就也说了“good morning”,又说那些树不容易修剪。想问他需不需要帮忙, 不为了挣钱,手上能有点事情做,还能说几句英语,就可以了,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勇气问。过去了才想到他可能是以为我被掉下来的树枝吓了一跳,问我有没有事。估计他也被我的回答弄得摸不着头脑,自己便站在马路边上傻笑了一下。
         快走到Portrush路的时候碰上一个黑人,牵着一个小孩,操着生硬的英语问我哪儿有Vodafone 的店。看着风尘扑扑的样子,估计也是新来的移民,什么都不熟悉。顿生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连说带比划,告诉他方向走反了,应该往city的方向,过了前面这条马路,就是一个繁华区,估计会有。
         走过那个繁华地带,看到一个酒吧,突然想进去看看,虽然说现在没心思喝酒,但那是一个目标。推门进去发现里面有人在打扫卫生,看到我进来感到很奇怪的。我才想起来现在还是早上,进酒吧来干什么,赶紧支吾了两句自己也听不懂的英语出来了。
         去city也没什么事,到rundle mall 附近溜达了一会儿,还在打折的季节,东西还很便宜,但也没有什么要买的,坐在长椅上休息一会儿,再去centre market。走到维多利亚广场,又觉得累了,就坐在公交车站台旁边的那个台子上休息,看着过来过去的人。过来一个身材高挑的制服美女,眼睛一直跟着她转,直到她从北边那条街拐出去了,又站起来,背着包继续走。
         去centre market,买了两样菜,觉得饿了,出去找吃饭的地方。听一起住的老兄说唐人街里面有六块五的自助餐,还挺好吃的,但以前一直不知道在哪儿,今天刚好可以去看看。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毕竟唐人街里面就那么大地方。给那人付钱的时候她还给找了四块,我问她是不是找错了,她说给我特价——今天又占便宜了。
         那个收银的女的,差不多三十来岁,跑前跑后的忙着。她也不是白人,看样子像越南人,但英语已经非常流利了。这样工作着,要站多长时间,在那个柜台前走多少的路程才可以练出这样的英语啊。
         吃完饭看到这个大厅里面一个角落里的一间写着招租,就跑过去看看,当时就想打个电话,后来觉得还是回去好好想想有哪些事情要注意的再说。出来之后还在想如果就去卖那种Pasta蒸的卤面,价格都比他们的自助餐便宜一块钱,估计能多卖出去不少。如果每天能卖出去100碗,就可以挣不少钱,如果每天200碗,500碗,那就发财了,就是不知道房租是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11-6-2014 20:37:48
         8-2
         
         收到一个dealer的电话,赶紧过去看了一下那个车,还比较满意。挂的牌子上面写的15999划掉了,下面写着12999,就是现在的价格。不知道是真的降价了,还是故意写着让人看了有占了便宜的感觉。因为是柴油车,问那个人会不会噪音很大,他说没事的,打开发动机盖让我看了一下发动机,然后又坐上去打着火听了一下,还可以。
         还从网上看到另外一个dealer的信息,同样的车,比这个多了一万多公里,便宜19块钱。但那是个专门卖holden的4S店,现在这个是铃木的店,只是里面有一些二手的holden车。坐公交车到了那边,很容易找到了那辆车,站在车旁边看了一会儿,两个车外形一样,只是一个后面写的CD09,一个写的CD10,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本来寻思会有人出来打个招呼,等了半天也没有,只好进去找他们问。
         问他们CD09和CD10有什么区别,他们说几乎一样的,我说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个信息,但这句话说了很多遍那个人也听不懂,很失兴致,于是要了一张名片,出来走了。
         这个店在cross road 边上,出来之前查好了从这儿回去的公交车路线,但在那个站台边上怎么也等不着。不知道这路公交车在这个点是不是没有了,想去找个人问问,一时又想不出来怎么说,只好就那么等着。
         等了有半个多小时,终于来了一辆车,赶紧上去,但慌里慌张的又提前一站下来了。在下来的那个地方找了一圈,也没有看到能回去的公交车。好在这个地方已经比较熟悉了,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下一条大路就是Kingston road,就知道怎么回家了。
         还好赶到下一个路口后看到没多远就有一个站台,掏出手机在那儿看着时间等公交车——今天确实走的有点累了,如果距离从city出来那次刷票两个小时之内来一辆车,就上去,如果不来就走着回家好了,为这点路再扣个3块多钱,太不值得了。在距离两小时还有两分钟的时候来了一辆车,赶紧上去,刷了卡,发现没有多扣钱,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找了个座位坐下了。
         
         8-3
         
         基本确定买第一处看的那个车,从网上花25块钱买了一份那辆车的档案——花那么一大笔钱,用这点小钱买个心安是值得的——看了看也没什么毛病,就决定下来了。找一起住的老兄过去帮忙给再看一下,他明天要去干活,就和车行说了周六早上。
         还要给信用卡中心打个电话,临时把信用额度提高一下,用来付一部分车钱。现在还没挣着一分钱呢,带过来的钱不能一下子都花完了。
         一起住的老兄安排下午先过去看一下他们干活,了解一下,也看看自己愿不愿意干。不论活怎么样,愿意是肯定的,所以只是去学一下而已。
         除我之外还去了三个人,虽说是先看一下,但觉得还是应该勤快一些,因为以后要和这些人合作,第一次就让人觉得懒就不好了。于是去帮着擦一个搅拌机上面的面,先用高压水枪冲,冲不掉的用百洁布擦,擦不掉的用铲子往下刮。第一次在澳大利亚干活,立志一定要做的细致,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在擦搅拌机外面的一块面板时一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开口销上面,销子的尖头划破了手套,手也划了一道大口子,顿时流了不少血。真是不顺,第一天出道就受伤。赶紧过去再拿一双手套,一起住的老兄看到了,问怎么样,我说没事,还嘱咐他不要给别人说,免得人家觉得干活这么冒失。
         又带了两层手套继续帮着干,在推两个设备时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为了让别人觉得我干活很行,以便更稳定的抓住这个机会。然而还是推不动,他们找来了一根撬棍,我便教他们不要把撬棍塞得太深,那样设备不会往前走,还很费劲——这个技术是在老家抬石头时跟着父亲和叔叔学的,想不到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派上了用场。
         干活的时候没觉得时间多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满天星斗了。洗手的时候发现流的血已经凝固了,沾着手套不容易脱下来,硬咬着牙撕了下来。因为在橡胶手套里面捂了几个小时,伤口有点发白,到家里赶快化了点盐水洗了一下,希望能尽快好吧,千万不能耽误干活——按着原来说的,下周一就要正式去上工了。
         
         8-4
         
         早上和一起住的老兄去卖车的地方,那边已经准备好了,车子就停在他们的门口。还想再找点毛病以便砍价,但一时也找不出来。于是就去办一些试驾的手续,然后车行的人把车子开出了市区,换上我往北边开了一段,感觉还可以,就调个头开回去了。
         然后开始办正式的手续,表填好了之后开始说价格。一起住的老兄帮我砍价,虽然他英语也不怎么好,但到这儿的时间长,也比我老练很多。先是说让他们降500块,那个卖车说可以把其中一项480多块的手续费砍掉,然后把那个表格改了一下,拿过去让他的经理批准,我们还正在那儿感叹这边砍价还是挺容易的。但那个人回来说他们经理不同意,说只同意出200来块的那项手续费,再把三个月的质保换成3年的,但有个附加条件,质保期间所有的保养都得在他们那儿做,另外一个选择是给加一箱油。
         显然前面一个选择划得来一些,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交了500块的定金。因为保险也不熟悉,一起让他们给代办好了。说完这些事,过来一个女的,说贴车膜的事情,她说原来的车上贴有膜,但不好,马上夏天来了,要贴个车膜。如果贴的话,给优惠价格,400块。价格倒是还算靠谱,但我说现在离夏天还远着呢,先不用那么着急。她又说优惠只有今天有,过了明天就涨成600了——这也太巧了一点,一个多月来找工作的经历,让我不再相信今年会碰上好运气,就给她说这超出预算了。她又重复了一遍,优惠只有今天有,我也又重复了一遍,没钱了——真的是没钱了,买完车钱估计会非常紧张。她看看没有希望,有点怒气冲冲的走了。
         买车的事说好了,就一起去吃饭。今天请客,老兄给了一份工作,还帮着砍下来了200多块钱,确实应该好好感谢感谢。
         本来以为今天就能把车开回来,然后由那个老兄陪着一起往面条厂开两圈,熟悉熟悉路线,也熟悉一下在这边开车。结果想的太简单了。有一项手续要通过政府,今天他们不上班,只好周一来提车。但GPS要赶紧买,好在前几天已经看到了Dick Smith 有GPS打折,就趁着他们去买菜的时间,过去拿了一个。看中的那个只剩最后一个样品了,时间紧,也没时间再看别的,就赶紧拿上走了。回去了那老兄说最后一个,应该砍她10块钱的,想想也是——唉,现在本来没钱,精神状态又差,一天到晚恍恍惚惚的,损失了10块钱。
         
         8-5
         
         昨天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有必要先开着车去面条厂转一圈熟悉一下地方,于是去借张兄的车。刚开始想开着这老兄的车去转一圈就好了,何必去舍近求远。但他说他的车小,好开,这个车能开了未必能开新买的那车。所以才又去借了张兄的车,打开GPS,往面条厂开了两回。路上感觉还可以,就是路灯和黄灯的颜色一样,很难区分,尤其开下坡的时候,看到满世界都是黄灯,但也没办法,只能勉强对付着。
         还车之前拐到一个加油站去加了20块钱的油,还钥匙的时候那老兄还说了一声。其实就我感觉还是不说的好,但显然那老兄处理事情要比我强。本来对人际交往就很不自信,这段时间更是觉得低人一头,如果和他想法不一致,那肯定是我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12-6-2014 20:46:24
         8-6
         
         快中午的时候去提车,车行的人说还得要一个政府给的什么号码。得知我还没有搞好,他有点不高兴,有点抱怨的说我要求一点钟之前搞好,他的事情搞好了,我却还没有。其实那天我根本就没有听到这个,很多时候因为怕丢人,没听懂的时候也总说“ok”,误了不少事。
         好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办事处,担心到那儿说不明白,就让车行的人给写了一下要办什么。过去给前台的人说了一下,话还没说完他就明白了,看来这个业务他们很熟悉,万幸万幸。原来只是一个号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打印都没有,办事处的人随便找了一张纸给写在上面就给我了。
         现在剩下的事情就是交钱了,因为用两张卡,他还多收了几十块钱,有点心疼钱,但面对这么大的事情,那点小钱就不必考虑了。
         交完钱,问车行的人附近哪有加油站,因为在国内买车的时候,从4S店开出来不到200米,油烧完了,当时那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这次一定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在这儿来个警察把车拦下了,说都说不清楚。说了半天他没听懂,后来又说柴油,他总算是明白了,不过他说油箱里面的油还不少,不用急着去加。
         开着车跟着GPS走,来之前也在google上面查了一下地图,从Green Hill 路很容易就可以回去。但以为South Terrace就是Green Hill路,结果走到头却发现前面没路了,只好左转。转过去那条路上车很少,习惯性的就跑到右边去了,开了有不到一分钟,突然感觉不对劲,赶紧又换到了左边。
         然后从wake field 路转出了city,走到那个5垭路口。一起住的老兄多次说那是阿德莱德唯一的一个五垭路口,非常难开,尽量不要从那儿走。结果开车第一天就晕头晕脑的到这儿来了,真是运气不好。这种情况很不好办,时机不对开进转盘有可能发生事故,但如果等的太久,后面的车会很不满意。总算找到一个时机开进了转盘,出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地方做错了,后面的车在按喇叭,不过总算平安出来了。
         中午回去做了点饭吃了就赶快去面条厂,刚开始干活,态度要表现好点。今天只有两个人,干的就慢了不少,一起干的是一个叫阿伟的从台湾来的小伙子,比我熟练不少,两个人平分钱让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下来。
         三点多开始干,出来已经八点多了。这种清洁工作比想象中的难,量最大的是擦设备上面粘的面和冲洗地面,这些事情不累,就是要细致,不能有遗漏;除过基本的水冲,打扫之外,还需要把两条线上的加热槽盖子打开,盖子很重,里面又热气腾腾的,取一遍那个要弄得一身大汗;然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加热槽和几个传送带,长时间的用高压水枪,震得手也有点发麻。
         不过向来以能吃苦自诩的我肯定不会因此退缩,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买车把带过来的钱花完了,再不挣钱生计就会有问题了。开车回家的路上算计了一下,按现在的消费,每天挣个七八十块钱还是能略有盈余的。
         晚上回去,同住的老兄问情况怎么样,当然说很好。然后开始说工资的事,说是两个人干,干的好的话每天可以分80,不好可以分70,我当时就应承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干,不光是为了那十块钱,也是为了人家这门生意——现在我才明白是这老兄从面条厂承包了这些活,然后又找我来干,那就不光是介绍工作的关系了,而是老板,于是感激之情就更加深了。
         然后他又问想两个人干还是三个人干,两个人干可以多分点钱,但比较累。累到是不怕的,问题是如果哪天一个人有事了,剩下的一个人就没法干了,有两台设备比较大,一个人推不动,所以建议还是三个人干。然后这老兄又说要干这个就要约法三章,其实也就一章,就是如果不干的话提前一个月给他说,要留给他时间再找人,这没什么说的,任何情况都不能影响人家生意。
         
         8-7
         
         白天干点活,晚上睡的好了,却一早上接个电话,说面条厂的下水道堵了,要我过去看看。当下就心头一沉,昨天晚上第一天正式干活,今天就堵下水道,真是够点背的。过去就过去吧,一起住的老兄刚到新公司去上班,不能因为这个事耽误了,另外一个一起干的正在上班,关系也远点。不论过去能不能解决,首先给一个好的态度。
         过去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已经集了很多,车间中间的低洼已经没法走路,工人都在抱怨,水面还在不停的上涨。一时还没见着老板,一个管事先过来了。这个管事的也是从中国过来的,在这边留了几年学,到这儿也没多久。想努力的套点近乎,苦于没有机会。
         这个管事的一通数落,也没有办法,现在还有什么资格跟人家要求客气呢。现而今自己只是一个来打短工的流浪汉,人家已经是管理者了,又碰上这样的事情,近乎就更加无从说起了。他问是不是把脏东全放到下面去了,我如实回答,没有。往下放水的时候都把那个大的滤网放上,等里面脏东西积满了就提出来倒到垃圾桶里面。但他仍然信不过,断言我一定是把脏东西放下去了,又说好几年了都没有堵过,我们才干了几天就堵了,如果找人通一次下水道要花很多钱云云。
         我无以回答,只能总是唯唯诺诺,也不敢说太多对不起的话,因为还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堵了,如果说的太多就相当于承认是自己的原因——这会影响这门生意。然后一边想办法去捅,找了个棍子捅了一会儿,不管用,就把袖子挽的高高的伸手下去挖。然而水眼的地方很深,根本就探不着底。这都是放下来的煮面条的开水,尽管放到地上有一会儿了,还是比较热,一会儿功夫就弄的满头大汗的。试了不少方法,总是不管用,就找来了一个细的水管子,硬往水眼里面塞,希望它能顺着下水道走,把堵的地方捅开。然而感觉都伸下去有好几米了,还是没效果,也不见有多大阻力,就试着往出拉,却发现水管子在水眼那个洞里面盘了起来。正准备放弃这种方法,却想到别的方法估计也不行,就继续把管子往里塞——既然来了,就不能停下来,最起码让人看到一个好的态度。
         老板过来了,先说了一通对很多地方不满意,要我们做事情要用心,但态度比刚才那个管事的和善些。然后说我过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要一起住的那个老兄过来。我也不敢说那老兄去新地方上班了,只好说一早上见他出去,不知道干什么去了。然后那老板就说算了,让我先回去,他再想办法。
         回去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做点饭吃了,在上网发发简历,赶紧再去面条厂干活。晚上老板也在那儿修一台设备,就聊了一会儿,他们原来是马来西亚的华侨,然后又移民到这边。刚过来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有,经过多年奋斗,有了这个厂子,据说他精通多国语言,不知道这些移民的前辈要花费多少代价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不由一阵感叹。
         因为昨天出了问题,尽管晚上阿伟说我走之后老板叫人去把下水道打通了,问题也查清楚了,不是我们的事,是沉积了很长时间的脏东西在另外一个地方堵住了下水道。但不论怎么说,我们没干多久就出事,老板肯定不高兴,今天晚上就干的更加细致,两个人差不多一共干了六个小时。
         今天阿伟没有开车,就带他一程。倒垃圾之前,他从准备扔掉的一堆面条里面挑出了几袋,也给我了一袋。我很是担心,但他说没关系的,门口都装有摄像头——这显然是给我说这种做法是没问题的——那些面条因为包装不严,不能拿去卖,拿回去是可以的,要不也是扔了。我当然感谢一番,虽然是捡来的,看起来和上次让一起住的老兄代买的差不多,也能吃好几顿,省不少钱呢。
      晚上回去,一起住的老兄给说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三个人干,但每天只有两个人,我干一二三,另外一个人干四五,阿伟五天都干。刚好我说明天下午Skill for all还有一个培训,让那个人先去干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bblfns 发表于 13-6-2014 21:42:50
         8-8
         
         今天的培训是关于面试的内容,他们总结了面试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回答;如果遇到没听懂,或不知道的情况该怎么处理。暗想这不就是弄虚作假吗——先准备好了答案,遇到问题了背出来——原来还老批评国内弄虚作假,到这儿却来学习怎么做。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没心思讲究那么多了,先赶紧让找工作的日子过去吧。
         然后又说了如何使用skill for all的网络资源,怎么上去注册个人信息,如何查找培训或工作信息。完了又有一个看着像非洲来的人给大家说了一下她的找工作经历,无非是说不要丧失信心,工作总能找到的云云。看来这些东西在哪儿都差不多,但非常佩服的是作为一个移民,英语说的那么好,确实是不容易。
         培训开始之前认识了一个菲律宾的小伙,他在台湾工作过,也是在电子产品领域,真是越说越近乎,培训完就继续聊。他到这儿已经九个来月了,三个月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工作,但干了半年,公司裁员,他就又要出来找。
         他建议我加入工程师协会,因为会员会有实习的机会,如果有机会实习,说不定就能在那个公司干下去。我对此一无所知,于是他又带着到工程师协会,给前台的一个人说了一下情况。然后出来一个人,给了两份申请表格,好像是给解释什么东西,但他说话实在太快,我一点也听不懂,除了最后那句——我们只能帮这么多了。估计再问他也是听不懂,就连连点头称是,具体怎么申请回去再看。
         然后又问他关于实习的事,他说的我也不大明白,不过他给了一本小册子,上面有今年给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公司,也许未必有多大用处,不过拿回去看看再说。
         估计这个菲律宾的小伙也是和我一样的心态吧,对刚过来找工作的移民这么热心,真的很让人感动。临走时两人互相留了邮箱地址,说要保持联系,想要问他要电话,但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想想还是回去先用邮箱联系好了,反正打电话也听不懂。
         
         8-9
         
         洗设备那个事情很费衣服,从国内带过来的衣服穿着有点可惜了,要再买一件差一点的。刚好今天没什么事情,出去看看,有合适的雨鞋的话也买一双,前两天都是穿别人的。
         先开到离家三公里的那个购物中心,看了一下,最便宜的T恤八块。没有买,因为还要去上次去过的那个地方买点苹果,如果那儿有更便宜的,在这儿买了就亏了。果然在那个地方看到了7块的T恤,二话不说,买了一件。又买了两大袋苹果,一些菜,算计着和附近的东西价格比,应该是赚回一来回的油钱了。
         总算在网站上看到一个要求有限元分析的职位,本来这是最能拿出手的技术了,这边却总没人要求这个。赶紧准备简历和求职信,尽管现在根据要求改写简历已经轻车熟路了,还是用了一个来小时,看了有五六遍,发现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改的地方了才发出去。
         最终还是报了一个马拉松的名,花了65块。如果没有来钱处,不论怎么省,钱也不够用了。而现在不论好赖,总算有点事情做着了,算是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勉强够上当时定的计划——一定要找到工作才能在娱乐的事情上花钱。期盼着能用这个爱好认识几个人,毕竟能跑马拉松的人还是不多,也许大家都会惺惺相惜吧。
         
         8-10
         
         忙乱了几天,发简历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了。前几天去办买车手续的时候看到同一栋大楼里面有惠普的牌子,回去查了一下,果然惠普在这儿有个网点。进去网站看看,还真发现一个测试经理的职位,看起来稍微沾点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申请了。有一次在外面还看到一个楼上面写着西门子,也查了一下,他们在阿德莱德有个点,但现在不招人。但也发一封邮件问问,毕竟在诺西工作过,多少和西门子沾点亲,带点故,而且培训的人说这边百分子九十的工作机会都是不公布的,要多问,说不定哪次就碰上了。
         发完了这两家,想起了那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办事处,何不一家一家查查,说不定也能得到一点信息。这找起来倒也不难,挨个打开那些大公司的网站,找到career那一栏,一般都会有个邮箱,或者注册的入口,就按着提示一遍一遍的填信息就是了。也有比较好的,可以上传word简历,但估计这些公司收到的求职简历多,都会用软件来搜索关键字,所以效果未必好。但人总是有惰性的,能上传现有文档的就不想再一个一个填了,反正对这些期望值也很低,就不必那么认真了。
         另一方面,也开始申请那些和专业没关系的职位,仓库保管员,建筑工人,力工,园丁什么的。这些职位要求的相关经验基本上都没有——但干肯定是能干得了的,简历也比较简单,一下午就能发很多个。
         晚上开始翻起从工程师协会带回来的册子,上面有一些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公司,也准备发一些简历试试。上面的公司还挺多,先粗粗看了一遍,把申请时间没有过期的作为重点标了出来,第二遍细看公司简介,和原来工作经验相关的再标一个重点。
         还真发现了一个做基站的,当时兴奋的差点跳了起来——这真是太相关了。赶紧站起来出去走了一圈,略定一下神又回来仔细看了简介,找到他们的网址看了一下,千真万确,是做基站的。这无论如何要申请一下,今天晚上不用做别的了,就干好这一件事就可以了。
         仔细读网站上的每一点信息,他们的产品,历史,文化,规模,结构,等等。然后修改简历,因为没有具体的职位要求,这个比较难,要全面,把自己和基站相关的所有的才能都说出来,又不能太长,否则人家就不看了。做过基站,在摩托罗拉工作过是肯定的;然后就是有限元分析,这是拿手好戏;再有就是掌握多种软件,因为不知道人家用哪一种,把会的都写上;至于那些没有具体证据的优点,比如时间观念,团队精神,沟通,有点拿不定主意,因为这些谁都可以说,最后还是决定不写了,否则简历就太长了。
         写完后保存好,关机,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又打开机子看了几遍——担心连续的钻在一个思维模式里面,会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然后才发出去。
         
         8-11
         
         手上有点事情做着了,精神稍微放松了一点,吃完下午饭出去转走了很远,回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像是卖书的地方,就拐进去看看。花钱买书现在肯定不会,但闲转转,最起码找人说两句英语。
         进去看了看是一个家庭开得书店,装模做样的转了一会儿,感觉那些书都没什么意思,说实话也没怎么看明白是什么书——除了从封面一看就知道是美术的书之外。也没有人过来问我想要什么书,但也不想就此走了,过去问那个收银的有没有“Inventor”的书——这完全是为了说话,我知道这儿肯定没有。果然她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我就从我是一个机械工程师开始,介绍了Inventor是一种我们使用的画图工具。她听明白了之后说她们这儿不卖软件,只卖书。我说知道的,我是看有没有那种软件的教程。然后她又打开网页,帮我在ebay上面找了一番,问我要不要预定,她可以帮忙从ebay上面买,我当然说不用,才赶紧跑了。
         发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职位申请,很快收到了回复问我是不是40岁以上的。打电话过去,他们说只给40岁以上的人服务,真他妈的。
         上次培训时认识那个菲律宾的小伙说他注册了一个工程师协会的讲座,问我去不去,我上网看了一下,注册时间已经过了。就感谢一番,说下次有机会再去吧。
         
         8-12
         
         漫长的雨季里一个难得的的好天气,吃完下午饭出去散步就走到那个两公里左右的超市,不是为了买什么东西,只是为了走那段路。但是走到了就进去看看,一排货架一排货架的转,最终也没看到有什么东西要买的。出来从马路的另一边往回走,路边一个院子里有个老头双手拄着拐棍站在院子边上,我走到跟前,他就打招呼说:“一个漂亮的晚上,不是吗?”
         “是啊,是个拍照的好机会。”
         “你喜欢拍照?”那老头又问,
         “是啊,非常喜欢。”
         ……
         站那儿聊了有几分钟,临走的时候那老头说了句非常感谢。我知道那种一个黄昏中的孤单老人,能有人陪他说几句话那种感觉。其实我也想说非常感谢,因为我也和他一样需要有人能说几句话。
         晚上同住的老兄过来给说面条厂的生意没了,因为周五又发现一个电机坏了——第二周出了两次事,所以老板把生意给了别人,而我为这件事买的衣服还一次都没穿呢。
         一下子从平地跌入了地狱,以后面临的将不仅仅是精神压力,还会有生存压力。为了这个活,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了那辆车,现在活没有了,钱也没有了,怎么办?周二听说下水道堵了当时就很担心,但晚上听阿伟说不是我们的事,就稍微放心了一点,想不到又坏了个电机——可我那天根本就没去啊,除了点儿背之外,我实在总结不出别的原因。论干活质量,论努力,论苦心我都做了,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呢?如此不好的运气,在这边找工作要靠运气的氛围里,怕也是凶多吉少了。
         当时不记得怎么把那老兄送出的门,回来之后坐在椅子上再也起不来了。也不想什么,就那么坐着,直到要上厕所时才不得已起来了,然后去胡乱洗了一下睡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其他网友还看了 ...

      登录发布 生活求助 搜索

      Copyright @ 2022 Adelaid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User Agreement

      客服号

      公众号